免疫微生物教研室简介
一、历史沿革
免疫微生物教研室成立于80年代初期,曾承担多项国家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并获奖:“抗M、抗N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研究”获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;“快速淋球菌抗原的ELISA方法建立及初步应用”获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;辽宁省科委重点课题“微量快速自身红细胞凝集实验早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研究”获“省级科研成果”、“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”。
二、教师队伍建设
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3人,其中副教授1人,讲师1人,助教1人;具有博士学位1人、硕士学位2人;双师型教师2人。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,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,治学态度严谨,专业理论功底扎实。1人获院“优秀共产党员”,1人获院“校园先锋示范岗”,1人获院“优秀教师”,1人获院“十育人”先进个人,1人获院“中青年骨干教师”, 1人获院教学基本功板书二等奖,1人获CNKI评审专家,1人入选辽宁省中药材产业扶贫专家库。

三、教育教学工作
教研室全员为党员教师,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,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,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任务,不断推进党建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,完成辽宁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立项课题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》课程思政建设1项。教研室承担我院护理、生物制药技术、医学美容、医学营养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等专业的免疫学与微生物学、卫生微生物学、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课程。教学中不断探索产教结合与科教融汇,致力于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,在国内期刊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,获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2项,获批并完成辽宁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立项课题2项。教研室主编《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》教材2部,期中1部获批辽宁省职业教育首批规划教材。多名教师副主编及参编《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》、《实用发酵工程技术》、《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训教程》教材(人民卫生出版社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等)。

教研室高度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,组织学生利用所学技能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、科普比赛和社会实践。指导学生获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(科技发明B类)国家三等奖1项、省特等奖1项,“挑战杯”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1项,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2项、铜奖1项,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(辽宁分赛区)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通过科研反哺教学,在学科竞赛、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。
四、科学研究工作
近年来,教研室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国际免疫学研究的前沿领域,聚焦风湿免疫、生殖免疫中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方向。承担多项科研项目,包括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重点项目1项,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,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,发表SCI科研论文4篇,其中2区1篇,3区3篇。教研室主任吴素琴致力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微环境调控研究,研究成果获辽宁省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。任辽宁省免疫学会理事、辽宁省免疫学会干细胞与免疫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、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、辽宁省养生康复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。
教研室整合优化技术资源,完成省级科研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,具备现代化的免疫学研究平台,已建立完善的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,配有先进的仪器设备,主要包括流式细胞仪、倒置荧光显微镜、荧光定量PCR仪、凝胶成像仪、高速冷冻离心机、酶标仪、二氧化碳培养箱等。实验室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及大型仪器操作流程,满足学院内外多项省级科学研究课题研究,参与科技厅备案的辽宁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,完成3项企业技术服务项目,获沈阳市双服务优秀项目2项,发挥省级科技服务平台作用。

五、展望
免疫微生物教研室致力于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,秉承“创新求实”的发展理念,以科学研究和专业建设相结合,重视人才培养,加强合作交流,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,通过科技咨询、成果转化等形式,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,为培养更多优秀职业技能型人才而努力奋斗。